截至10月31日,年内已有超过180只基金率先调整基准。新的基准都在朝着澄清投资策略和风格的方向发展,例如
截至10月31日,年内已有超过180只基金率先调整基准。新的基准都在朝着澄清投资策略和风格的方向发展。例如,体育文化主题基金基准剔除沪深300指数,引入中证体育产业指数。但这只是第一步。基准的细粒度管理也将提高真正的可比性。相关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基金基准近75%为价格指数,几乎没有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采用总回报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价格指数不考虑股息回报和再投资回报等因素,其回报通常低于指数的总回报。采用“更容易”上涨的指数作为基准,会降低基金业绩的“及格线”,同时也弥补了基金运营费用的损失,从而减少了基金业绩的损失。基金分析的真实性。 10月31日发布的《公募基金基准指引及操作规则》草案(以下简称“新基准规定”)规定,对现有不符合规则的产品进行基准调整,有一年或六个月的过渡期。超过180只基金的基准已更新。据wind统计,截至10月31日,2025年以来变更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数量为183只,其中70余只是今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备案后发生变更的。 《行动方案》提出“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强制作用”,制定基金业绩持续评价和业绩基准修正机制的管理指引,切实发挥基准的定位作用。协调投资、投资策略、指示投资风格、衡量产品绩效、分解投资行为。新的基准规定是行动计划要求的落实和细化。记者发现,上述产品的基准调整大多朝着明确投资策略和风格的方向发展。许多基准已经从广泛的指数转向细分行业指数,以及垂直跟踪指数的行业股票股票基金。例如,某体育文化休闲股票基金的基准由“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20%”变更为“中证申万传媒产业投资指数收益率×70%+中证体育产业指数收益率×10%+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存款利息(税后)×20%”。此外,某科技成长基金的基准采用“中证TMT产业”主题指数由“中证高新技术企业指数”改为“中证高新企业指数”。债券基数的基准变化也由中债系列的宽泛指数变为更为集中的指数。例如,上海某公募基金旗下的债券基金中的基金基准由“中证全债指数100%”变更为“中债综合(全价)指数ani×850%+中证转债指数收益率×5.00%+银行活期存款利息”此外,债权型基金新增基准,包括活期/定期存款利率等组成部分,以及按投资期限划分的单项固定债权基金。基准的分级设置包括与长期存款利率挂钩的因素,参考各大银行五年期存款利率,使评价与投资策略紧密结合。在FOF方面,增加了新的基准。FOF基准大多包括CSI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和标普全球大中型股指数FOF的资产和资产管理风险特征更加独特。应选择业绩真正具有可比性的总回报指数作为基准。该基准在基金的投资中扮演着“锚”的角色。新规下的基准调整是一个精细化工程。从行业研究来看,范围与投资策略的匹配只是修正基准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提高基准投资的可比性。从这一点来看,基准的细粒度管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如果一只主要投资大盘蓝筹股的基金选择同一指数的不同版本作为基准,相对回报将会有很大差异。以沪深300指数为参考,晨星公司(Morningstar Research,以下简称“晨星研究”)今年10月中旬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官方的业绩基准是股票型主动型基金的沪深300指数。以沪深300价格指数或沪深300总收益指数为基准,过去五年跑赢基准的基金比例分别为68%和55%。这是因为价格指数的收益率只计算了证券价格波动带来的收益,并没有考虑股息收益和股息收益的影响。晨星研究显示,目前国内几乎75%的基金基准都是价格指数,几乎没有股票和混合型基金以总收益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中证全收益指数与价格指数的年化收益分别为10.84%和9.31%;中证公司正债净值指数分别为4.19%和0.39%。这些缺口主要来自股息和股息再投资。近20年来,中证综合债券指数年票面收益率平均为3.79%。华南某基金研究机构分析师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采用“更容易”做大的指数作为基准,会降低基金业绩的“及格线”。不仅会错失股息和再投资收益,还会弥补基金运营中的费用损失,从而降低基金业绩审核的真实性。股票和债券是基金的基础资产,价格回报、股息回报和汇回回报是基金的主要来源。这些收益包含在基金的总资产中,并直接反映在每日更新的净值中。因此,基金的回报本质上一定是“总回报”。在衡量“超额收益”时基金时,应以总收益指数为基准,做到真实有效的比较。精细化管理需要考虑四个因素。 “这些确实是该基金广泛基准管理的体现。”北京一位基金研究员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过去市场并不重视基准,银行马克对投资行为的倒逼作用没有发挥好。但随着指标越来越丰富以及业界越来越重视,制定性能比较的标准基准是必要的。国联基金表示,目前比较部分基金业绩的基准与实际投资策略脱节,不能充分反映行业配置或风格特征。传统基准往往是静态的单一指数,灵活性不够,无法适应市场结构和新兴产业的变化。他们无法控制投资基金行为,为投资者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此外,投资者对基准的了解不够,也削弱了基准业绩的参考价值。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戴景霞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为了进一步增强基金基准的锚定效应,在制定基准时,还要求基金中的基金在投资组合管理中针对基准进行投资操作,建立差异化逻辑,在投资组合管理中创造超额超额收益,在投资组合管理中建立差异化逻辑,创造超额超额收益。戴景霞认为,这需要考虑四个因素:一是风险收益特征的匹配。对于目标基金绝对回报,其基准应体现客观控制和稳定回报,并可重点关注下行风险和夏普比率等指标;二是匹配策略,确保投资行为与对标目标一致;第三是理解和透明度。基准的构成、计算方法和调整机制必须充分披露并清晰易懂;第四,市场代表性。行业主题基金的基准应全面覆盖基金投资的主要行业,行业权重分布合理,能够有效衡量基金在特定行业的投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