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融创中国(01918.HK)宣布,约96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获得香港高等法院批准。
11月5日,融创中国(01918.HK)公告称,约96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获得香港高等法院批准,且重组方案的所有条件均已满足。融创将成为首家真正将外债清零至“零”的大型房地产企业。 2023年以来,融创中国的海外债务重组经历了诸多波折。在第一轮计划中,集团采取“减债+延期”的思路,推出了包含新费、可转债、强制转债、融创服务股等在内的计划。但由于行业正在进行深度重组,市场融资功能尚未恢复,各方开始考虑一种更为彻底的样本再投资安排:既能从根本上解决房企债务风险,又能满足债权人的流动性需求,帮助企业构建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无法的情况。因此,今年融创中国启动了第二次外债重组计划——全面“债转股”。新计划将向债权人派发两种新类型的强制可转换债券:一种转换价格为每股6.80港元,可在重组生效之日起6个月内转换;另一种转换价格为每股6.80港元,可在重组生效之日起6个月内转换。另一份转股价格为每股3.85港元,重组后18至30个月内可转股。同时,第二次重组方案还引入了稳定平面股权结构、团队稳定计划等修复措施,以确保大股东(特别是孙宏斌)能够继续为集团的保交割、债务风险化解和长期业务复苏贡献价值。截至目前,从年初宣布启动海外债务重组,到4月份公布重组方案,跨过75%门槛6月获得支持,10月获得98.5%债权人投票赞成的收购……本轮融创海外债务重组,距离正式获批公告,历时十个月。从“减债”比例来看,融创中国对于应对外债有着更加周密的计划。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截至目前,共有21家房企获批并完成债务重组重组,减债总额约1.2万亿元。已完成境内外债务重组的企业包括融创、富力、奥园、远洋、时代中国、龙光、旭辉等。已完成境外债务重组的企业包括中梁、当代等。风险房企常见的债务重组方式包括债转股、债务偿还、全额延期等。主要是通过减少债务负担来减轻实际债务负担完善资产负债表,为经营长期连续性创造有利条件。从“减债”比例来看,二次调整后融创外债将全面减持,二次调整后内债减债比例也将超过50%。部分国外贷款的减债比例在40%至70%左右。例如,龙光外债重组后减债率达到70%。徐汇、佳兆业、奥园、禹洲、世茂等外债已结清,减债比例均超过50%。从行业角度来看,房地产企业在大规模减债和重组之后,应该继续把重点放在保证楼盘交付和寻找增长上。中国指数研究院表示,尽管保险公司已完成债务重组,但其资产负债表仍面临调整压力。因此,一些房地产公司以照明业务为主线,重点发展代建、物业、资产管理等业务。照明业务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不产生有息负债。这将帮助企业在“失血”后以最低的成本恢复“造血”能力,并将多年来积累的能力转移到现有资源中进行再生。以融创为例,该公司目前正在进行保交付“攻坚战”,冲刺全年项目交付5万台以上。预计年内施工岗位将完成全部交付任务。 销售方面,年初以来,上海一号院已实现四开四开,累计销售额超过220亿元。融创机构建设平台现已托管,近期中标恢复南昌现有项目。目前,前三季度新平台签约建设规模位居行业第15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