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财政部发布《2025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回顾上半年财政运行情况。
11月7日,财政部发布《2025年上半年我国财政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回顾上半年财政运行情况,预测下一步财政政策走向。 《报告》总结,2025年起,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持续发力,以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为重点,加强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经济持续复苏。 《报告》称,财政部将从2025年起在12个试点省份组织开展地方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力争两年内财政管理重点领域和任务实现新发展、新突破。各试点省份均出台了各自的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实施方案,各试点省份均出台了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实施方案。试点工作不断发展和完善。展望财政政策后续,《报告》提出做好六项主要工作,包括用足用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实施促进消费专项行动,对重点领域个人消费贷款和相关行业经营主体贷款实行财政贴息,激发养老、托幼等服务消费潜力。 《报告》指出,上半年,我国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持续恢复,税收收入逐步回升。支出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得到有效保障。 《报告》称,上半年,财政政策联动,促进消费、扩大投资,进一步激发了国内市场活力。市场。在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方面,今年中央安排超长期专项国债资金3000亿元,扩大对消费品贸易的支持;累计安排服务业发展资金72.79亿元,促进县域和农村消费潜力释放。今年,财政部致力于用就业拉动收入增长、增强消费能力,用稳岗返利、免税、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等综合政策支持改善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在推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于4月份启动,比2024年计划提前一个月。上半年完成全年发行工作的42.7%,比2024年加快17.7个百分点。去年同期。新增专项债务限额4.4万亿元已于4月份全部下达地方政府。上半年完成年度限额49.1%,比去年同期加快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地正在积极加持专项债券和资本金覆盖投资领域,重点关注投资建设、土地收购和仓储、现有商品住房收购等保障性住房。在全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方面,财政部有效发挥关税调控作用。自2025年1月1日起,对935项商品实行低于国家最优惠税率的临时进口税率,增强两种资源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联动效应。拓展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实施减税与贸易伙伴的行动基于与34个贸易伙伴签署的24个自由贸易协定和优惠贸易安排。对外部冲击作出迅速有力反应,针对美国加征关税,坚决对美实施关税反制,维护我国合法权益。参加中美经贸磋商将推动大幅降低关税和扩大关税暂停安排,将有效提振两国及全球市场的预期信心。为强化科学管理,《报告》透露,从2025年开始,财政部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下达的财务管理改革和管理任务,在12个试点省份组织实施地方科学管理试点。它设立了11个这样的工作加强财力和预算协调,落实狭小居住条件要求,深化预算零基改革。力争两年内财务管理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报告》称,目前,各试点省份均出台了各自的财务科学管理试点实施方案,各项试点工作正在进行、顺利。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报告》还透露,上半年,财政部建立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整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资产调整共享。上半年,平台汇聚资产修复共享及需求信息超过20万条,完成资产修复200余台(套)空气,节省预算资金4000万元以上。在深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方面,财政部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建立金融企业金融风险监测机制,持续审查评估国有金融资本运行状况。加强国有保险公司长期考核,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定投资,更好发挥保险资金的市场稳定器作用。财政部将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并对后续财政政策进行展望。 《报告》指出,财政部将谋划实施更高质量的财政政策,更加高效地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动更高水平的财政管理监督,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具体为:一是始终坚持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实施促消费专项行动,对重点领域个人消费贷款和相关行业经营主体贷款实行财政贴息,激发养老、托儿等服务业消费潜力。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超长期专项国债作用,加强财政金融协调,将更多公共服务纳入投资支持范围,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发展。二是全力支持稳外贸就业和稳外贸工作。落实稳就业政策,支持公共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稳就业扩就业,千方百计稳就业。支持企业稳增长e订单,转型内销,拓展市场,维持运营,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加强产业创新技术供给,推进基础基础技术研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在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方面平等对待各类经营主体,营造高效的企业发展环境。四是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一老一童”服务,对中度残疾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逐步推广免费学前教育,实施电子化养老服务。高效的托儿系统。继续完善教育、卫生等重点经济领域的支持政策。五是继续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继续实施一揽子减债政策,在继续推进隐性债务置换的同时,销毁新增隐性债务并严格追究责任。六是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深化落实各项财税改革措施,力争在财政资源与预算协调、零基预算、财政支付体系、消费税改革、税收政策优惠规范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