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俊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如果我们没有历史的深度感,去了解我们现在在做什么,设定我们的目标,我们就不可能做好今天的工作。”今年7月召开的中心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时代哲理。增强历史深度感是推进工作的重要途径。 2020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西南联大博物馆时提出:“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向的时代新人,为实现民族国家伟大统一提供坚强支撑。”理论政治课是立德树人的基础课以人为本,开设具有历史感的思政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什么是历史感?谈论历史的意义,可以追溯到恩格斯对黑格尔的分析。恩格斯说:“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与所有其他哲学家不同的是,他的思维方式建立在伟大的历史感之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黑格尔历史观的伟大和非凡之处,除了唯心主义的抽象形式外,还在于他的“发展的”和“联系的”人类历史观。正是你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和逻辑方法。历史感与历史、历史观密切相关。这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不同。这三者都指向历史。历史是过去实际发生的事情。它是“对事物的形成、发展和发展的真实记录”。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的兴衰。它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智慧的集合。”历史真理不仅包括真实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还包括真实的历史本质和真实的历史规律。历史视角是对国家规律的起源、本质和发展的总体态度和看法,或者根据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认识,可以分为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前者把历史视为一定概念的实现,认为社会意识决定了人类物质生产活动中历史本质的最终特征,社会的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内涵。历史的含义更加丰富,是指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规律、意义和性质的敏锐感受、深刻理解和准确认识。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历史意义,是指人们根据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和评价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历史感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社交性。有历史感的人总是把历史看成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本身并不是独立于人和人类社会的东西。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没有人和社会,历史就没有意义。历史和人类社会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历史的横截面是社会,社会的动力线是社会。故事。二是辩证法。历史感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历史感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主观特征。 “历史只不过是人们追求自己目标的活动。”受自身态度、情感态度、生活经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历史的理解也不同。另一方面,历史感又具有内在的客观性。历史意义的客观性源于历史的客观性。历史的产生和发展,着眼于人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延续,以自然提供的物质生活方式为基础。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社会生产活动是客观的实践活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三是敏感性。对人类历史有历史感的人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勤奋、准确地看待和比较不同时代、不同空间的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差异,使思想始终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密平行。创建具有历史感的思想政治课,培养历史学生的唯物主义视野,刻意防止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引导学生认识人们的物质生活方式如何从根本上决定人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人类社会经常在生产力与劳动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这种发展是历史的自然过程。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随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进步和生存的基础历史不是无意义的、不可抽象的、不可分割的、不可假设的。人们不能否认历史的存在,也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或需要对人类历史做出“为我所用”的选择。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民,人民创造自己的历史。历史是人写的,人是历史的主人。开设具有历史感的思想政治课,帮助学生认清历史发展的大势,自觉融入历史的潮流。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年学生,成长于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方式了解世界、连接社会,他们在享受快速高效的网络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对社会历史碎片化认知的问题,大量碎片化信息的刺激,很容易导致对社会历史的碎片化认知。对人类历史的片面和极端的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注重帮助学生整合碎片化、无逻辑、无结构的历史知识,形成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在复杂的历史现象中认识历史规律,认清发展大势。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发生,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青年学子只有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把自身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创建具有历史感的思想政治课,增强学生的历史敏感性,增强历史意识和历史意识责任。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紧密结合,准确找准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坐标,讲清真相。通过古今中外纵横对比,用生动的史料、翔实的数据、深入的分析,讲好故事,讲好理论。引导学生通过现实生活认识和理解历史,通过历史与过去的比较来评价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时代,勤于探索时代差异和历史规律,真正认识近代以来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了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掌握系统的历史知识,树立敏锐的历史意识,把握人类历史发展潮流,关注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自觉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历史思维、责任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潘俊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如果我们没有历史的深度感来理解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情并设定我们的目标,我们就无法做到今天所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