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消息(致田明书、杨辉)11月12日,咸丰县通报一起因工资2万余元引发的劳动纠纷。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消息(致田明书、杨辉)11月12日,一起因工资2万余元引发的劳动纠纷,在咸丰县“法院+工会”纠纷调解室顺利化解。这起看似简单的工资案,因双方在是否应支付基本工资上存在分歧而陷入僵局。最终,凭借调解员的耐心和智慧以及平台独特的灵活机制,在一小时内查明真相,促使双方握手言和。
据了解,在此次调解过程中,原告邢某出示了证据,声称被告刘某欠其挖掘工时等费用24812元。但被告刘某坚称2020年12月已从该公司账户向原告支付了近2万元,并指责原告“记错了”。双方争执不休,调解达成共识广告锁。
“原告说他没有收到,被告说他已经付款了。事实令人困惑。”现场调解员回忆道。面对这种“舆论是对的,婆婆是对的”的情况,调解员并没有只是暂停调解或强制决定,而是采取引导双方共同证明证据的策略。在调解员的耐心建议下,双方尝试通过查看微信聊天记录、拨打公司财务电话等方式进行现场核对。
为了充分了解真相,调解员给了被告充分的信心和时间,并要求他立即返回公司财务部查找当年的转账凭证和记账依据。等了一个多小时后,被告人刘某跑回喘息室,手里拿着刚刚找到的银行记录凭证,兴奋地确认公司已将19800元转给了当事人。2020年11月12日,通过中国建设银行,一场持续五年多的纠纷瞬间烟消云散。
“非常感谢!要不是你提醒,我们还得再跑一趟,分别出示证据和确定代祷时间,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精力。”被告人刘某对调解员表示诚挚的谢意。调解员老常表示:“这是一个高效、灵活的调解过程,避免了诉讼带来的时间成本和诉讼负担的增加。”
澄清事实、消除对立后,调解员引导双方协商最终确认的欠款金额和付款计划。最终,双方平静地商定了余款的具体支付时间,并当场签署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仲裁协议。
该案是咸丰县深化各类纠纷解决机制的成功范例。 “法院+贸易U“工会”模式将法院的司法权威与工会的群众就业优势相结合,为劳资双方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对话平台,不仅有效缓解了法院诉讼压力,还通过灵活调解组织社会关系,达到了“结案、和解、团结”的良好社会影响,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